盘锦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加强人民法庭建设情况的报告
- 发布日期2024-09-28
- 浏览次数90
——2024年9月27日在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
市法院院长 李晓林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的安排部署,我代表盘锦市中级人民法院,就加强人民法庭建设情况作以下汇报,请予审议。
一、盘锦法院法庭建设基本情况和主要成效
盘锦法院共有派出法庭9个,其中盘山县法院6个,大洼区法院3个。2022年以来法庭共受理案件12086件,审结11256件。5个法庭已达到全省法院“五化”法庭标准,3个法庭在全省具有示范引领效应,坝墙子法庭荣立集体二等功、获评辽宁省优秀法庭,沙岭法庭庭长苗长阔被评为全国模范法官、辽宁省先进工作者。
(一)着力完善人财物保障,有力推动“五化”法庭建设
一是加大政策资金供给。科学分配11名政法专项编制到基层法院,争取基层建设资金815.6万元。二是健全法庭功能设施。划拨、扩建办公场所,配置通用审判装备,健全完善规章制度,更新智能化办公办案体系,推进“一站式”诉讼服务,推广使用诉答文书示范文本,实现司法服务全面升级。三是优化法庭队伍结构。现有政法专项编制37名,已配备28名,其中员额法官16名。锤炼青年干警21名。建立领导班子基层联系点制度,院领导赴法庭调研70余次。
(二)着力创建特色专业化法庭,持续擦亮工作品牌
一是打造特色家事审判法庭品牌。辽东湾法庭持续深化家事审判改革,发布夫妻共同财产申报令、人身安全保护令,发出《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卡》,让家的温暖在法庭上延伸。二是打造专业化民商事审判法庭品牌。田家法庭优化调整法庭职能,挑选年轻干部组成专业化审判团队,完善助企联动机制,为企业提供精准法律服务。三是打造环境资源审判专业法庭品牌。依托胡家法庭区位和硬件优势,建设环境资源审判庭,依法审理环境污染等刑事案件44件,审结盘锦首例检察公益诉讼案件,被《人民法院报》宣传报道。
(三)着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一是开通“司法助企·绿色审判”通道。案案落实生产经营影响评估,对涉企案件快审快结,评估涉企案件3212件,涉案标的额5.4亿元。二是开展服务企业直通车活动。高升法庭在得胜村设立“苹果产业巡回审判点”,现场办公处理销售、仓储纠纷,提供司法服务,积极回应企业期盼。三是开设法律服务站。为企业提供常态化、跟进式法律服务。
(四)着力发挥派出法庭前沿作用,社会治理成效明显
一是重前端,打造多元解纷新格局。出台《诉前调解工作实施细则》,选派诉前调解员,采取“线上+线下”融合方式推进调解,诉前调解成功案件1946件,盘山法院法庭诉前纠纷化解率70.6%。二是重合作,发挥多方合作新优势。建立“四所一庭”联调机制和便民诉讼联络员制度,开展诉调对接合作,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三是重成效,探索矛盾纠纷治理新阵地。以“一站式”多元化解机制为中心,构建与乡镇、社区融会贯通的沟通交流机制,促进案件速调速裁、分流审结。
(五)着力强化法庭文化建设,有效夯实履职基础
一是创新基层党建文化。激活“党建+法治”项目活力,法官担任“村民评理说事儿点”法律评解员,利用村级党建刊物发布典型案例,提高释法说理群众理解度。二是大力选树英模典型。开展“远学滕启刚、近学苗长阔”活动,组织新招录法官助理到苗长阔所在法庭观摩学习,提高干警能力水平。三是加强法庭党组织建设。将便民活动和普法活动有机融合,推动党员下沉法庭参与志愿活动400余人次。开展“代表委员走进人民法庭”等活动,自觉接受代表委员监督。
二、法庭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深度参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等方面需要提升。二是法庭年轻干警配备仍有不足,诉前调解员数量不够、履职能力有待提升。三是法庭专业化队伍素能和审判质效有待提升。
三、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庭建设的意见建议
一是进一步推进法庭阵地建设。推进法庭建设达到“五化”标准,深入开展“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
二是进一步融入社会综合治理。完善诉调对接机制,推动诉讼服务不断延伸。
三是进一步提升法庭办案质效。推进案件繁简分流,提高审判效率,提升审判水平。
四是进一步打造特色法庭品牌。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亮点经验打造、重大典型培育同向发力,着力打造全省优秀法庭。
五是进一步加强法庭队伍建设。配齐配强诉前调解员队伍,促进矛盾纠纷有效预防和高效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