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人大信息网欢迎您!
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常委会会议 >第二十一次常委会会议

关于盘锦市医疗机构应急救治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

 

市人大常委会: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安排,8月份,市人大教科委组成调研组对我市医疗机构应急救治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吸取并积累新冠疫情防控经验,逐步健全医疗应急救治体系把提升救治能力摆在首位,全力救治每一位伤病员。2023年,成功应对新冠“乙类乙管”后的医疗救治,打赢了新冠重大传染病疫情救治战;开展爆炸、火灾、溺水、车祸等灾害事故应急医疗救治4402起,先后有3000余名医护人员参与紧急医疗救治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医疗应急救治基地建设不断加强。改建市三院(市传染病院)为全市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扩容市120急救中心提高紧急救援响应能力;设置方舱医院提升大规模收治伤病员的定点救治能力。重点发展危急重症、疑难病症诊疗打造“五大中心”救治体系,建立4个胸痛中心、4个卒中中心、2个创伤中心、2个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2个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同时秉持“平战结合”原则,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储备合作,全力做好医药物资的保障工作,有效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大限度减轻对人民群众生命和安全造成的影响

(二)院前医疗急救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今年市120急救体系建设被列为民生实事项目,加强对全市120急救的力量统筹和统一指挥,市卫生健康委等8部门印发了《盘锦市进一步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实施方案》。目前,全市设置急救中心1个、急救站6个,配备医护人员142人、调度员13人,市县镇三级院前急救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2023年全市ACD呼入82810次,出车28904次,救治24688人,与110联动1172起,参与重大事故急救111起。

(三)院内急诊救治能力提升工程全面推进。二级以上各医疗机构优化再造急诊医疗服务流程,做到布局合理,均已独立设置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2023年全市急诊患者总数20.1万人,急诊科ROSC成功率12.1%,符合急诊抢救标准的急救抢救成功率80%。全力提升重症医疗救治能力,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设置综合ICU床位110张,达到每10万人口10张,可转换重症床位366张,医生61人,护士137人,基本满足重症救治需求。全市建成标准化发热门诊70家,按照“够用、实用、急用”的原则配置呼吸机、监护仪等设备。完善培训管理制度,年均开展急诊急救专项培训58次。2023年举办流调、应急、传染病防治等专项培训27次3726人次,院感防控培训527人,急救转运培训434人,积极参加省市级重症医疗救治能力提升项目培训,不断培养人才充实救治队伍,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初具规模,应急现场处置能力逐步提高。

(四)医疗应急队伍不断充实,应急能力不断提高从全市遴选了152名医护工作者组成的盘锦市医疗应急专家组,一旦重大突发事件发生,能够迅速的按照突发事件的类型类别,高效调派专家赶赴现场开展伤员救治工作;同时通过远程会诊车,可以开展远程的多学科的会诊指导。建立8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小分队,均按照国家标准配备应急处置背囊,便于随时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按照国家要求,整合全市公共卫生实验室资源,建立了资源联动、统一质控、信息共享的公共卫生网络实验室检测平台,提高了县区检测同质化水平,确保突发事件应急检测需求。在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安装了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实现医疗机构传染病相关数据智能化采集,完善了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体系。

二、存在问题

(一)指挥管理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医疗机构应急救治体系建设的几个方面看,院前急救是最为欠缺的一项工作,我市120急救中心建设目前还处在指挥型阶段,目前6个急救站分属不同县区,管理权限不在120指挥中心,指挥调度、反应速度方面存在差距。

(二)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还不能满足日常急救的需要目前我市共设有6个急救站、4个网络医院、5个网络乡镇卫生院、2个急救点,日值班急救车15,整体布局上不能满足急救需要。同时农村急救点位不足,距服务半径不超过15公里的要求还有差距。智慧化程度不够,报警人无法提供准确位置信息。全市统一规范管理的非急救转运医疗服务平台,存在社会车辆转运乱象

(三)医疗应急救治服务能力不足。一是急救设备不足。我市共有救护车36辆,负压救护车数量与40%的标准差距很大。二是队伍服务能力不足。我市虽已组建应急处置队伍,大部分都是由专科医务人员组成,缺乏应急救治专业医务人员,队伍之间缺乏协同配合能力;基层医生包括农村地区和村卫生室医务工作者对危急重症应急处置能力严重不足。

(四)应急信息监测和预警系统不健全。直报应急信息监测和预警系统尚未建立,层层上报信息不及时。缺少横向联防联控机制,一方面是公共卫生与医疗机构存在“防控—治疗”分离;另一方面是各部门之间协调不够,导致信息不对称,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整合共享不充分。

意见建议

(一)持续推进混合型急救管理系统运行模式建设。市120急救中心调整为市卫健委直属事业单位,成为独立设置的院前急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医疗救援指挥调度机构。持续强化全市院前医疗急救“统一指挥、一级调度”工作,不断完善“市区一体、平急结合”的应急指挥调度机制。在运行上采用混合型管理模式,即设立中心直属急救站,同时考核现有各级医院及医疗机构,将部分医院或机构合理纳入120急救网络,形成中心直属站网络医院和急救站点衔接的科学合理布局,面向全市140万人口提供紧急救治服务。

(二)完善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全力推动《盘锦市进一步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实施的方案》明确的重点任务,科学合理增设急救站点,提高调派效率,不断优化调度模式和调派流程,深化分级分类调度,更好满足日常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需要。落实120调度指挥系统软硬件部署,完善院前院内协同,尽快实现上车即入院,强化院前医疗急救行为规范。

(三)强化基层应急救治能力建设。针对我市院前医疗急救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情况,建议结合我市财政状况,充分利用大数据中心平台优势,推进院前院内信息交互平台建设和急救车辆数字化改造,逐步完善报警呼叫、定位派车、远程指导、信息传输及一体化救治服务综合体系,打通急救中心、急救人员和接诊医院的协同服务功能,为实现医疗资源快速精准匹配、提升急救效率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针对各县区医疗能力的实际情况,发挥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作用,创新线上、线下多种培训形式,努力推动医疗应急能力向着高质量、科学化、专业化、精准化方向发展。发挥市120急救中心培训基地作用,开展面向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增强全民自救互救能力,实现现场救护“最后一百米”,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四)加强信息监测和预警建设。一是充分发挥医疗机构的哨点作用,极早发现并报告,牢牢把握医疗应急的主动权。二是充分发挥120指挥调度作用和各级医疗应急队伍的作用,快速响应,就近就快协同支援,提升医疗应急处置效果。三是搭建应急信息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健康盘锦信息化管理平台,增加传染病症状筛查抓取自动上报、设定传染病监测预警阈值并发出预警提醒、预警信息处置等功能,建立覆盖乡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基层医疗机构的以传染病多渠道监测、风险评估和预测预警为重点的多点触发、反应快速的监测预警体系和机制,推进医防融合,实现新发传染病防控和急救力量关口前移。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关于盘锦市医疗机构应急救治体系建设情况的报告
版权所有:盘锦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盘锦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建议使用IE7.0,1024*768分辨率以上浏览本站 联系电话:0427-2824960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06020666号-1 辽公网安备21110002000078号